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因為愛孩子,她走進愛慈-秋嬿媽媽

撰文者:恩典之家寶寶照護中心/張麗玲社工

  記得當年我進機構時,別的週末寄養爸爸或媽媽大都用背帶或推車帶孩子的,但她總是用兩隻手抱著孩子,心裡想著孩子好重,她的手可以撐嗎?她的手好有力啊!那是秋嬿媽媽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為了克服人群恐懼症
  她一開始只是「想」為了讓自己的人群恐懼症不要那麼嚴重,猜想跟小孩在一起單純些,比較不會焦慮,不過也只是想想,很不容易踏出行動的一步,當時有位志工知道她的這個想望,轉達給機構的社工,在提出邀請之後,她基於不好意思,開始來機構當志工。

  隔年農曆年前,機構寶寶好多,社工徵詢她可否幫忙帶一位一個多月大的孩子-小慈回去過年,她答應了;年假有十多天,她就幫忙寶寶中心帶了小慈十多天,放完年假,她把小慈送回寶寶中心,繼續她的志工日常;後來小慈變成她第一個帶的週末寄養小孩了,而且小慈還跟著她過了兩個農曆年。

  聽著擔任牧師娘的秋嬿媽媽細數六年前跟小慈相處的點點滴滴,可以感受到她對於這個第一位週末寄養照顧的孩子有著特別疼愛心情。當小慈結束寄養要離開寶寶中心時,她馬上無縫接軌帶了第二個孩子-小婕,她說如果不馬上接著帶,大概會沒有勇氣再帶下去了,她擔心會因為對小慈的思念而很難走出來,深深感受到秋嬿媽媽因為對孩子的愛而突破自己限制。

  就這樣她幾乎一年一個的持續成為寶寶中心堅強的後盾,她帶的孩子多為寶寶中心較不易照顧的孩子;秋嬿媽媽完全不拒絕,每個孩子在她眼中都是唯一的,她都一樣的疼愛,一樣的用她那一雙堅強的雙手抱著。

三代同堂的家庭溫暖
  秋嬿媽媽自己的兩個小孩從小有過動症,當年帶自己兩個孩子的時候,其實是非常辛苦的,本以為秋嬿媽媽的育兒經驗會讓她對於照顧孩子有所畏懼,沒想到她說自己其實好喜歡孩子,跟孩子的相處讓她緊繃的生活有了轉移的地方,雖然有時候孩子半夜醒來會讓她睡不好,孩子生病會讓她很擔憂,但她還是甘之如飴。

  而鄭牧師與鄭阿公也很支持秋嬿媽媽的。鄭牧師年輕時忙於工作,較少有條件與兒子相處,因為週末寄養的關係,鄭牧師有機會重新當週末爸爸,將那些過去來不及在他自己孩子身上的慈愛,都給了週末寄養的小孩,有時候還會利用工作空檔特地回家幫孩子餵奶。

  而鄭阿公過去也是個牧師,他說過去在美國牧會時,有兩件事對他影響很深,一是一句話:Go to the Church! Go to the World. 宣揚教義是在外面,而不僅僅在教堂裡;另一件則是:服務是在市井之中,沒人願意做的才是珍貴,因此他對於愛慈的事工是非常肯定的。雖然阿公覺得秋嬿媽媽要照顧他又要照顧小寶寶很辛苦,但每次秋嬿媽媽帶了一個孩子回家,他依舊給予孩子像阿公的愛。

能夠獲得三代同堂的家庭溫暖,孩子們好幸福。
 

回到上方